地下室,地下车库侧墙面、底板渗漏水怎么堵漏?

地下室底板防水钢筋混凝土由于受到混凝土内水泥与水产生水化热、混凝土干缩、温度变化、沉降不一致等因素的影响,浇筑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是分二次浇筑,就会出现裂缝(克服混凝土出现裂缝,目前是世界难题),并会将..

地下室底板防水钢筋混凝土由于受到混凝土内水泥与水产生水化热、混凝土干缩、温度变化、沉降不一致等因素的影响,浇筑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是分二次浇筑,就会出现裂缝(克服混凝土出现裂缝,目前是世界难题),并会将防水层拉开,当裂缝宽度达到或超过0.2mm且是贯穿性裂缝,一旦接触外部水源,并产生一定水压力时,水就会从混凝土裂缝处涌出,产生渗漏水。

治理原则

堵防结合、防排结合、因地制宜、多道设防、综合治理。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裂缝处渗漏


▲地下室侧墙新旧墙体接缝处渗漏

维修方案

底板帷幕灌浆(局部整体维修,对渗漏部位向四周扩展数米)

1.在渗漏区域并向外四周外扩梅花状作业探孔,钻孔间距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钻孔深度至结构外侧土层;

2.通过注浆针头将亲水性弹性堵漏灌浆材料逐个灌注;

3.通过压力灌注灌浆材料在结构外侧扩散覆盖叠加,灌浆材料在反应过程中将水也反应聚合在一起,固结土层,在结构外侧形成一道整体的塑性防水带;

4.封堵注浆孔洞。

底板裂缝灌浆处理(局部整体维修,对渗漏部位向四周扩展数米)

1.铲除底板渗漏部位并向四周外扩数米底板表面近百毫米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将底板表面清理干净,找到裂缝部位;

2.在裂缝两侧作业探孔(钻斜孔),钻孔间距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钻孔深度至基础筏板厚度的一半;

3.灌注弹性防渗灌浆材料,直至另外孔洞冒出,使浆液填满裂缝。接着灌注下一个孔洞,混凝土结构中的缺陷部位也会全部填充密实,挡住水源;

4.封堵注浆孔洞;

5.筏板表面裂缝凿“V”型槽,用堵漏材料进行封堵;

6.用錾子将筏板结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深度数毫米至新鲜、坚实混凝土,用干净的自来水对剔凿后的表面进行湿润,但不能有明水。将搅拌均匀的抗渗浆料在处理好的混凝土基层表面涂刷多遍。涂刷时间间隔一定时间,应交叉方向来回涂刷,适当洒水养护即可;

7.在处理好的筏板表面安装数十毫米排水板,并与附近排水沟相连;

8.恢复筏板表面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并与原地面平齐,混凝土内配直径6mm@200钢筋。

鉴于地下室渗水,究其原因,主要有四:

第一、设计原因

1、片面强调结构自防水功能,不设柔性附加防水层。结构混凝土是由几种材料组成的一种非匀质复合材料,内部有许多大小各异的孔隙,通常是渗水的通道。即使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了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地下室渗漏刚性结构仍不能抵抗诸如地震、温差变形、不均匀沉降等外力的作用,从而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形成渗漏水通道。

2、有些工程的地下室,底板未设计防水层、或底板做内防水而只在围护结构墙外立面设置防水层,致使防水层不交圈,达不到整体密闭状态,造成地下室渗漏,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第二、材料原因

1、防水混凝土原材料选用不好,水泥标号过低、过期结块、骨料粒径不符要求、含泥量过大、外加剂质量不合格等造成地下室渗漏。

2、柔性附加防水层选材不当。如使用耐久性较差的普通纸胎油毡或黄麻胎油毡;使用的防水卷材厚度太小,不耐穿刺易损坏;涂膜防水层采用水乳型涂料,由于临时浸泡在地下水中,涂膜发生再乳化现象而变质,失去防水能力造成地下室渗漏;选用合成高分子卷材时,未使用配套胶粘剂等。

3、作为结构自防水的混凝土标号和抗渗等级越高,则单位体积水泥用量越多,其结果是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大量积聚,降温过程中,混凝土发生温差收缩,造成结构出现裂缝。另外,目前地下室结构多采用泵送高强防渗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及水灰比较大,致使结构发生干缩裂缝。

4、其它原因,施工单位使用劣质防水资料或偷工减料,如涂膜防水层厚度过薄达不到要求,起不到防水作用导致地下室渗漏。

第三、施工原因

1、地基处置不好,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结构开裂和防水层破坏地下室渗漏。

2、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欠佳。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控制不严,振捣不实,养护不周,有蜂窝、麻面、孔洞等问题,导致地下室结构混凝土不密实,出现许多渗漏水通道。

3、柔性防水层施工质量差。包括基层未达要求便进行施工,转角处未予加强;穿墙管道、预埋件、变形缝等部位处置不当,卷材与卷材搭接处粘结不牢等。

4、涂膜防水层采用了外防内刷的施工方法,由于涂膜的强度较低,且与维护墙粘结牢固,当主体结构发生沉降时,容易拉裂涂膜防水层造成地下室渗漏。

5、回填土中含垃圾、碎砖等杂物,或未夯实,形不成防水帷幕,地下室周围形成汇水区,当结构和防水层有问题时,就会发生地下室渗漏情况。

第四、管理原因及其他因素

1、管理不善,施工工序安排不合理,有防水要求的侧墙或底板上随意开洞,埋管,却又不精心进行防水修补处置,导致地下室渗漏。

2、地震之类非人为因素造成的结构损坏而引起地下室渗漏。